<th id="nht5z"></th><th id="nht5z"></th>

<output id="nht5z"></output>
<big id="nht5z"></big>

<big id="nht5z"></big><sub id="nht5z"><rp id="nht5z"><noframes id="nht5z">

<dl id="nht5z"><pre id="nht5z"></pre></dl>

    公司新聞

    信用卡業務全透視:盈利模式、風控與發展趨勢

    來源: 瀏覽次數:329 發布時間:2016年10月23日

    一、信用卡業務現狀

    據央行9月8日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16年二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用發卡數量共計4.73億張, 同比增長9.26%,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張。信用卡授信總額為8.05萬億元,同比增長25.44%;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為3.5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2%。信用卡卡均授信額度1.70萬元,授信使用率44.33%,較上年同期下降2.1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480.57億元,環比增長4.91%,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43%,占比較1季度末下降0.02%。

          銀聯數據(CUPD)顯示,經過多年跑馬圈地,各行信用卡發卡策略已出現顯著分化。2015年末,發卡量最高的工行累計卡量近1.09億張,全年新增835萬張,同比下降33.25%,主要是15年下半年僅新增發卡123萬張,相比上半年發卡量大幅萎縮。15年中國銀行和民生銀行新增發卡量同比亦呈現收縮,而興業、中信、浦發則以高于50%的增速快速增長。

    1、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和新增發卡量

    2015年,已披露信用卡數據的上市銀行中,工商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位居第一,達1.09億張,同比增長8.30%。華夏、浦發、中信、建行、平安銀行的累計發卡量同比增速均超過20%。其中中信銀行主要是因為去年信用卡在跨界合作方面比較積極,與互聯網公司的密切合作有力拓展了新增發卡量的獲客渠道。

    此外,招商銀行還披露了流通卡數和流通戶數,分別為3782萬張和3103萬戶,據此可估算出招行客戶人均持有招行信用卡約1.33張。

    2、信用卡交易額

    信用卡交易方面,除了五大行披露的是信用卡全年消費額外,其他行均披露是的信用卡交易額。從圖3可以看出,各行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速分化顯著,但大部分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 

    另外,工商銀行披露其信用卡卡均消費額為12578萬元,同比增長4.3%;招商銀行披露其流通卡每卡月平均交易額4331元,同比增速10.68%。(注:工商銀行卡均消費額=報告期消費額/報告期月平均卡量)

    3、信用卡透支余額

    信用卡貸款余額方面,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招商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加速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87.81%、57.70%和42.50%,預計與銀行發卡量加大和分期業務推廣加速有關。相比之下,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雖然發卡量在擴大,但信用卡貸款余額卻基本沒有增長。農行年報顯示,這主要是由于信用卡分期業務交易額有所下降。

    二、信用卡業務盈利模式

    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盈利為收入扣除相應成本部分,其中信用卡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利息收入、分期手續費收入、商戶回傭、年費以及取現手續費等,信用卡的成本主要包含發卡成本、資金成本、運營維護成本、營銷成本、壞賬風險損失等。從發卡機構、盈利結構構成上看,我國與美國等國存在較大差別。

     

    1、國外信用卡盈利模式

    美國是信用卡普及較早的國家之一,其信用卡業務起源于1950年代,至今已經開展超過了50年,從發卡機構的構成看,與國內存在較大的不同。我國信用卡發卡機構均為商業銀行,而國外除銀行以外,還有信用卡公司、具有發卡資格的企業等,均可發行信用卡。美國的發卡機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型綜合銀行,如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另一類是獨立的提供信貸服務的信用卡公司,如美國運通、第一資本等。

    美國的信用卡業務由于發展較早,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盈利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以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一種以商戶回傭為主的盈利模式。

    (1)以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

    大部分發卡銀行采取的是以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因為信用卡業務的利息收益率較高,美國信用卡機構的凈利息收益率一般可達到10%左右。在這種模式下,銀行會鼓勵持卡人提前消費擴大信用卡透支余額,以提高利息收入。在美國,利息收入在信用卡業務總收入中的占比一般在65%以上,如圖5所示,2015年美國主要發卡機構信用卡收入結構中,美國銀行的的信用卡利息收入占信用卡總收入的67%,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的信用卡凈利息收入占比分別為76%和79%。

    (2)以商戶回傭為主的盈利模式

    商戶回傭主要包括商戶收單手續費、年費收入、分期付款手續費以及其他收入。以商戶回傭收入為主的發卡機構一般采用“以支付為中心的盈利模式”。

    以美國運通為例,美國運通發行的信用卡以簽賬卡(charge card)為主,簽賬卡是一種特殊的信用卡,主要區別在于持卡人必須全額償還每月的賬單金額。運通公司信用卡業務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額為核心,而非提高持卡人的透支余額,通過與商家進行聯合,有針對性的采取營銷渠道,提供促銷,刺激持卡人消費。因此其信用卡應收帳款時間短,交易頻率高,且卡內余額周轉率高。由于持卡人還款及時,因此信用內留存的貸款余額少,不易產生較高的利息收益。美國運通的平均商戶折扣率在 2.5%左右,2014年和2015年的平均折扣率分別為2.48%和2.46%。2015年,美國運通的商戶回傭收入占其總收入的58.80%,而凈利息收入占比僅為18.04%。

    2、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盈利模式

    在我國,信用卡業務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在發展的初期,國內持卡人使用循環信用的客戶比較少,透支的客戶中大部分持卡人都選擇在免息期內全額還款,因此銀行信用卡收入以商戶回傭收入占據主體;而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通過資產業務形成的利息收入逐步上升。從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結構看,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最高,一般在45%左右,但是國外以利息收入為盈利模式的銀行該項占比通常在65%以上,相較而言國內的利息收入占比仍有提升空間。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主要收入構成

     (1)利息收入 

    目前, 我國信用卡透支貸款利率為日息萬分之五,按月計收復利,換算成年利率則高達18.25%??鄢\作成本、利息支出及一定的壞賬準備,信用卡業務的利差估計在8個百分點以上。各家銀行信用卡政策不同,一般有30-56天不等的免息期。但是這種對不同客戶采取同樣透支成本和統一免息期的規定,會降低部分客戶的用卡積極性。

    為推進信用卡利率市場化,央行于2016年4月15日發布的《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取消了現行統一規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標準,實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區間管理,透支利率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發卡機構可自主確定信用卡透支的計結息方式、溢繳款利息標準等。同時,取消關于透支消費免息還款期最長期限、最低還款額標準以及附加條件的現行規定,由發卡機構基于商業原則和持卡人需求自助確定。

    《通知》一方面滿足了持卡人降低透支利率的預期,鼓勵持卡人更多使用循環信用,同時也滿足發卡行通過個性化的利率定制拓展細分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信用卡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透支利息收入對信用卡收入的貢獻度將逐步提高,進而成為信用卡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2)商戶回傭

    商戶回傭,就是持卡人選擇使用銀行卡結算時,特約收單商戶支付給發卡行及發卡組織的結算手續費,是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商戶安裝的POS機一般由銀聯商務或商業銀行(如工、農、中、建等行)提供,由銀聯根據不同的行業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

    2016年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全面下調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并將于2016年9月6日開始實施。按照新調整的費率,商戶的刷卡手續費成本將大幅減少。(如表2)

    目前現行刷卡手續費政策,是央行2012年11月下發的文件《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切實做好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標準調整實施工作的通知》規定的,自2013年2月25日起,2003年施行的商戶刷卡手續費規定廢止。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總體下調幅度在23%至24%,其中餐飲娛樂類下調幅度最大,達37.5%。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標準如表3所示:

    (3)年費收入

         國外銀行卡年費一般不減免,但國內由于信用卡業務競爭激烈,為了鼓勵消費者使用信用卡,銀行一般都采取每年刷卡消費或交易一定次數或金額即可免次年年費的優惠政策(如表4),因此信用卡年費這項收入來源在國內收效甚微。

    (4)分期手續費

    分期業務手續費,是銀行為客戶提供分期償還信用卡透支金額的服務收取的費用。信用卡分期業務實際上是銀行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中短期融資服務。在國外,該項業務已經有幾十年發展歷史,國內銀行從2005年左右開始推出,借鑒國外經驗,各銀行推出的循環分期業務主要有消費分期、賬單分期、現金分期、商戶分期等,其滲透領域覆蓋了客戶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信用卡分期業務快速發展。近幾年,分期收入逐漸成為信用卡收入的主力。各家銀行信用卡分期業務的分期次數和手續費率都有所不同,如表5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利息收入口徑存在差異,2015年起招商銀行將分期收入從非利息收入重分類為利息收入,這種做法更符合國際慣例。

    (5)滯納金

    2016年4月15日,央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了滯納金規定,由發卡機構和持卡人協議約定違約金,將于2017年1月1日起執行。推進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市場化競爭,激發信用卡市場自身活力。從國際上看,在美國,銀行也向持卡人收取“信用卡遲延費”,類似我國的信用卡滯納金,不過是定額收取的,一般為每人15美元至25美元。

    我國現行信用卡滯納金規定,源自1999年央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22條,“發卡銀行對貸記卡持卡人未償還最低還款額和超信用額度用卡的行為,應當分別按最低還款額未還部分、超過信用額度部分的5%收取滯納金和超限費?!备骷毅y行政策不同,所設的最低收費標準略有不同(如表6)。

    (6)取現手續費

    取現手續費是指銀行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境內外小額現金支取服務收取的費用。境內取現一般是按照取現金額的1%或2%收取手續費,上下限制各家銀行不相同,一般最低2元,最高100元;境外取現手續費一般是取現金額的3%。(如表7)

    各類銀行信用卡收入結構 

    從2015年銀聯數據披露的其客戶銀行信用卡業務情況來看,信用卡總收入為649.03億元,同比增長38.11%。收入結構方面(如圖6),利息收入、分期手續費、滯納金和傭金收入四項合計占比已經超過了90%。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利息收入達45.50%,較上年末下降了4.22%;分期手續費占比則提高了1.69個百分點至25.8%。由此可見,在信用卡收入結構中,大部分還是靠利息收入,其次是靠分期業務。

    信用卡收入結構案例:浦發銀行、招商銀行

    2015年年報披露信用卡業務收入結構的上市銀行中,浦發銀行信用卡收入同比增幅最大,實現營業收入105.81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利息收入43.69億元,同比增長106.57%,在總收入中占比達41.29%(如圖7),信用卡中間收入(年費收入等)62.12億元,同比增長129.06%,主要是因為加強分期業務力度帶來分期手續費快速增長。

    2015年起,浦發信用卡緊抓市場熱點,轉變盈利模式,構建“互聯網+信用卡”的業務發展模式。首先推出年內最大惠民工程——除部分提供特別權益的卡片以外,浦發信用卡旗下50多款產品免除年費,成為國內首家跨入“0”年費新時代的發卡銀行。其次,積極推進浦發信用卡手機端金融服務平臺“浦大喜奔”APP、微信平臺等移動端業務發展,圍繞客戶的生活圈,為持卡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全方位、多功能的快捷金融服務,在獲客能力和提高客戶粘性方面效果顯著。此外,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推出兩項智能服務模式:融入交互體驗功能的“云賬單”和智慧客服“隨心聽”功能,使得個人賬單使用更靈活方便,同時提高了服務效率,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

    招商銀行2015年起對信用卡持卡人分期收入進行了重分類,將其從非利息收入調整為利息收入,調整后2015年信用卡利息收入達267.29億元,占比達73.58%(如圖8),同口徑較2014年增長56.81%,信用卡非利息業務收入達95.98億元,同口徑較2014年增長38.78%。主要是因為信用卡持卡人分期收入快速高。

    得益于2015年招行抓住了移動支付趨勢,在信用卡方面打造連接商戶與用戶的新型混合支付工具“一招過”,重構現有業務體系下的飯票及影票系統,迅速擴張線下消費場景規模,搶占支付市場,并先后與VISA合作推出了VISA-Checkout、與銀聯合作推出了HCE“一閃通?云閃付”,獲得了各界的廣泛好評;通過銀聯與蘋果公司展開移動 支付合作,成為首批支持Apple Pay的發卡行,市場份額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存貸利差不斷收窄, 商業銀行將逐漸向輕資產經營方向轉型,未來信用卡業務將逐步提高非息收入占比。而信用卡非息收入貢獻最大的業務則是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目前,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已經涵蓋購車與車位、裝修、教育、旅游、百貨等日常生活所及的主要領域,預計商業銀行信用卡分期業務收入占比將在整個信用卡盈利結構中逐年提高。

    三、信用卡業務風險控制

    1、信用卡資產質量整體情況 

    近年來,伴隨經濟下行,信用卡業務風險持續上升,《2016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458.09億元,環比增長20.46%,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45%,占比較2015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

    2015年末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1.80%,比上年末上升0.31%;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591.6億元,同比增幅達50.50%。近年信用卡透支不良率及不良貸款余額如圖9所示,商業銀行早期為搶占市場份額,過度重視信用卡發卡數量、審核不嚴導致的風險隱患逐漸暴露,加之我國信用卡貸款仍未實現自主核銷導致不良高企。不過與美國相比,我國信用卡不良率仍在合理可控范圍之內(如圖9、圖10)。

    2、上市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

    從已披露信用卡業務風險情況的銀行來看,中國銀行不良率最高,達到了3.37%,較上年末上升了1.31個百分點;不良余額8636百萬元,同比增長63.65%。2015年末,只有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不良率有所緩解,同比分別下降了0.27個百分點和0.06個百分點;其他銀行不良率均呈現上升趨勢,幅度不一。

    不良貸款余額方面,浦發銀行不良余額大幅攀升,同比增幅達到107.64%,但是不良率同比僅上升0.09個百分點,主要是信用卡貸款規??焖僭鲩L,稀釋了不良率。

    3、信用卡不良核銷

    對比境外發展成熟市場,我國信用卡貸款仍未實現自主核銷。當前,我國信用卡呆賬核銷是按照《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2010年修訂版,以下稱管理辦法)規定,比照公司業務及一般抵押性貸款設置信用卡核銷條件,要求按照“嚴格核銷條件,確鑿證據、逐筆核銷”的原則申報、審批。沒有考慮信用卡貸款金額小、筆數多、周期短、風險高等特點,導致大量已實際上形成損失的貸款無法認定為呆賬進行核銷,而且核銷時需要提供充足的證據逐筆證明“呆賬資質”,操作難度大,耗費成本高,影響商業銀行及時進行資產處置,導致各行不良比率趨于升高,無法體現信用卡不良的真實情況。

    例如:國際上一般對于逾期180天以上(部分為210天以上)的信用卡透支應認定為損失并予以核銷。然而我國管理辦法仍然規定,信用卡透支款項需經過法院訴訟、公安機關報案等法定程序或追索1年以上才符合核銷認定條件。但是,對逾期180天以上的貸款,從經驗上看,后續回收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1、信用卡不良回收特點——以招行為例

    根據招商銀行發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信用卡不良貸款回收表現橫向受到職業、收入、年齡、額度、所屬分行、城市等基礎因素影響,縱向受外部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其中影響回收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有二項:從發生不良到入池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入池賬齡)、發生不良時本金余額的大小。

    招行提供的歷史回收信息顯示,信用卡貸款在成為不良后的一年內各期平均回收率迅速下降,第十二個月后平均回收率降至1%以下(如圖13),之后的累計回收率基本保持穩定(如圖14)。也就是說,從發生不良到入池經歷的時間越短,則后期可回收的比例越大。另一方面,發生不良時的本金余額越小,后期回收的概率會越大。

    2.國外及港臺地區與我國信用卡核銷制度的比較 

    (1)美國信用卡呆賬核銷制度

    美國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FFIEC)在2000年發布的統一信用分類和賬戶管理政策修訂版中,明確了對循環信用拖欠180天以上和分期付款拖欠120天以上的賬戶直接核銷處理;除此之外,對破產、涉嫌詐騙、死亡等類別也有明確的核銷政策。我國與美國在信用卡呆賬核銷方面的比較如表8所示:

    (2)港臺地區信用卡呆賬核銷制

    四、信用卡中心的運作管理

    目前,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運營管理都是由總行直屬的分行級專營機構信用卡中心負責,實行類似事業部制的管理,內部獨立核算。

    在2015年年初召開的2016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監管部門政策明確鼓勵具備條件的商業銀行在體制上積極創新,特別是類似于信用卡、理財、直銷銀行、私人銀行、小微企業信貸等業務板塊,具備條件的可發起設立子公司。

    信用卡業務公司化對商業銀行來說具有相當的正面作用。一是由于商業銀行受存貸規模限制,而信用卡作為典型的資產業務,需要新增貸款規模予以支持,因此信用卡業務公司化有利于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二是信用卡業務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特點,該業務也適合公司化改制,實行子公司獨立運作,按市場管控模式和行業屬性經營。

    此外,2016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會發布《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锻ㄖ吠晟屏诵庞每ㄊ袌龌瘷C制,提升發卡機構信用卡利率定價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拓展創新空間。

    基于以上幾點原因以及商業銀行自身的考慮,信用卡中心在運作管理上逐步向公司化運作過渡,已有多家銀行開始著手信用卡業務的拆分。例如:

    2015年7月9日,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信用卡業務公司化改制的議案》,同意開展信用卡業務公司化改制,擬由中信銀行和中信銀行子公司出資共同設立中信信用卡公司。上述事項尚需經相關監管機構核準后方可實施,目前正等待核準。

    2016年1月31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民生信用卡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事項變更的決議》,將成立全資子公司——中國民生信用卡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98億元。

    此外,招商銀行表示,有意向把理財和信用卡等資產從主營業務中拆分出去。

    港臺地區信用卡公司按照客戶延滯情況進行分類:M1——延滯0~30天,M2——延滯30~60天,M3——延滯60~90天,M4——延滯90~120天,M5——延滯120~150天,M6——延滯150~180天,M6后即視為呆賬可直接進行核銷,賬面清零無需監管層審批核。港臺地區個人和公司均可申請破產,故對于被法院接受申請破產的個人和公司,需要按照當地法令與破產法的規定進行。

    五、信用卡業務的發展趨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金融產品頻頻發力搶占信用卡客戶群,信用卡市場競爭加劇。在監管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為了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發卡模式、支付技術、客服等方面創新層出不窮。

    1、獲客渠道網絡化

    截至2015年底,商業銀行基本都完成了信用卡網絡申請渠道建設,還有一部分銀行實現了通過APP和微信等移動終端申請,使得客戶申請信用卡更加便利,移動終端與信用卡的綁定還可以提升客戶粘性。據招商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僅僅用了10個月,招行信用卡官方微信粉絲數已突破2000萬戶,其中持卡注冊用戶也突破1500萬,注冊率高達75%。每月通過招行信用卡官方微信遞交卡片申請的數量已達15萬人次,每月有超3萬人次通過信用卡官方微信申請汽車分期業務,官方微信成為了信用卡獲客和變現的重要的渠道。

    此外,部分銀行也積極加強與與互聯網行業領先企業的戰略合作,擴展網絡獲客能力。例如,中信銀行與三大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百度深入開展聯名卡合作,與聯盟及外部渠道進行大數據合作;光大銀行信用卡與京東金融、優酷合作;招商銀行信用卡在游戲動漫等領域與平臺合作推出魔獸游戲信用卡、航海王信用卡等。

    2、信用卡支付方式多元化

     國外,在移動支付興起后,信用卡公司和發卡銀行都積極創新其支付方式。例如,美國老牌信用卡公司萬事達,于2013年起陸續推出了配備NFC功能設備的在線支付服務和自拍付款(Selfie Pay)的臉部識別付款服務。英國,巴克萊集團旗下巴克萊信用卡公司(Barclaycard)也于2015年7月1日發布了一套無觸點支付配件bPay可穿戴支付設備,并在其官網上出售。

         國內方面,2016年5月,中國銀聯發布了《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6)》,報告顯示,2015年,銀聯聯合主要金融機構、手機廠商等發布“云閃付”,結合NFC、HCE、TSM和Token等支付創新技術,通過智能手機終端實現“空中發卡、非接閃付、網上支付”。同時,銀聯卡小額免簽免密服務正式推出,藍牙迷你付、NFC迷你付、mPOS等受理端產品創新取得新進展,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移動支付體驗。信用卡支付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以卡基為基礎的閃付和以移動終端為基礎的HCE云支付將成為主要支付形態。

    盡管微信支付、支付寶勢頭強勁,但是商業銀行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發卡量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無法匹敵的優勢,隨著大數據和云技術等的應用,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移動支付領域將會扳回一局。

    3、虛擬信用卡業務

    2014年3月,央行下發緊急文件叫停了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但是2015年首批民營銀行的正式成立,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表示不會設置實體網點,意味著其發放實體卡的可能性不大,這將成為虛擬信用卡業務的一個突破口。而且在國外,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早已經推出了虛擬信用卡。

    隨著中國銀聯推出HCE云支付功能,以及Token技術在移動支付中的應用,虛擬卡業務得以實現,ApplePay、SamsungPay、HCE云閃付加速了虛擬信用卡的發展和普及。目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都有了虛擬信用卡業務。以建設銀行推出的龍卡e付卡為例。2016年初,建設銀行抓住移動金融發展機遇,與中國銀聯、Visa、萬事達卡三大卡組織共同推出龍卡e付卡??蛻舫晒ι贽k龍卡e付卡后,通過短信驗證獲取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等信息,并在手機銀行或個人網銀進行安全綁定,即可開啟全新的支付之旅。據了解,龍卡e付卡具有諸多優勢,如可“快速辦卡、即時授信”,支持多渠道全網絡支付,可實現境內境外、線上線下、消費取現一體化交易。此外,該卡是業內首張具有交易開關功能的信用卡,可大大降低偽冒用卡風險。也許虛擬信用卡會是信用卡業務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風險提示

    1、經濟下行期,信用卡風險暴露加劇,不良提升;2、監管對于收費要求趨嚴,影響信用卡相關收入


    精品无码在线_久久伊人国产精品_A级黄色片视在线播放_久久精品36亚洲色